江蘇省無錫市近日對實施一年來的“河長制”進行了總結。目前,無錫市城鄉已實現“河長制”全覆蓋,納入管理的河道從最初的64條擴大到了815條。全國首創的“河長制”,真正從“試水”走向了成熟階段。通過拓浚河道,清除淤泥,建設林帶,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穩定提高。
一年來,無錫市重點考核河流斷面達標率同比增加了50%。2008年底,無錫市委和市政府督察室、市紀委、市水利局、市環保局對各市(縣)區“河長制”管理工作進行了聯合跟蹤督察,其中,列為“河長制”考核的79個重點考核斷面水質都有明顯好轉,達標率同比增長50%。
“河長制”抓住治水“牛鼻子”
無錫市通過“河長制”抓住了治水的“牛鼻子”,不斷加強截污、治污、控污、減污能力建設,全力推進新一輪環境整治“十大工程”,即飲用水安全工程、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達標和污水管網全覆蓋工程等。堅持項目化管理、精細化運作、規范化考核,努力實現“四個確保”,即確保安全供水、安全度夏;確保實現河湖斷面水質達標;確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范建設管理運行、重污染企業關停并轉、傳統養殖業清理整頓、企業污水達標排放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落實到位;確保完成減排任務和小康社會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穩定達標。
在太湖西部水系的宜興市,全面推行“河長制”一年來,無錫市東氿、西氿、團氿等氿蕩中4500多畝水面的圍網養殖全部被拆除,沿國、省控入湖河道兩側的113戶畜禽養殖場被關停,沿西太湖瀆邊公路一側的40家規模養殖場被取締。
在無錫市區北門戶的惠山區,全面推行“河長制”以來,152家“排污份額大、社會貢獻小”的企業,被納入專項整治范圍,42家“五小”企業被關停。一年中,全區共立案處罰違法排污企業380廠次,限期治理303廠次。
扼守太湖要沖的濱湖區,6個重要入湖河道斷面水質全部出現好轉,轄區內的123條河道、54個河塘得到徹底疏浚。
地處太湖水系下游的錫山區,克服地理條件上的不足,全面開展農村河道清淤泥、清垃圾、清雜草、整河底、整河坡、整河岸工作,同時強化山水生態整治;太湖東北要塞新區,僅上半年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6050畝。
推進“河長制”向更深層次發展
隨著“河長制”的層層推進,社會力量也被帶動起來。最明顯的是產業結構調整,沿河、沿湖的企業不得不放棄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,超標排污企業被關停,有環保自覺性的企業家開始尋求清潔生產方式,循環經濟得到發展。
“河長制”牽一發而動全身,一條河的治理,會同時引發截污接管、企業搬遷、河底清淤等多項工程同步實施,從而推動河流水質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。
無錫市在推進“河長制”的同時,還不斷強化機制創新,使“河長制”向更深層次發展,加快構筑政府負責、企業為主體、社會參與的環保格局,實現治太工作從應急處置向長遠治本轉變。通過價格、信貸等手段,筑起防治污染的“經濟閘門”。2009年要重點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許可、排污指標有償使用和區域環境資源補償制度,用1年左右時間完成排污單位發證工作,并在新擴改建單位和重點污染源、污水處理廠征收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污指標有償使用費。確定32個斷面開展區域補償試點,年內正式征收補償資金。積極探索建立綠色信貸等制度。抓住擴大內需機遇,繼續加大財政投入,加快形成多元化環保投入機制,爭取更多項目列入中央和省治太重點。
同時,無錫市還明確了下一步推進“河長制”的思路和要求,進行分級治理,突出抓好國家和省重點考核斷面所在河道和主要入湖河道,實行最嚴格的責任包干;實行分類治理,針對不同河道采取不同措施,把最重要的干部配備到污染最嚴重河道的治理工作上;多措并舉,加大截污接管的考核力度、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;不斷探索機制創新,抓住當前保增長的機遇,快上一批環境重大項目;協同聯動,縱向從市到鎮村,橫向從職能部門到各板塊,都要加強對接,整體聯動。
來源:天尼威環保,歡迎分享!電話/微信:15261590666